一颗牙齿撬起千亿级市场!来看看你给口腔上中下游创造了多少财富

来源:767股票知识网 时间:2019-10-13 08:51:03 责编:767股票 人气:
前言:
  “笑出强大,笑出自信”,牙齿的重要性其实在牙膏的广告语中便能知晓一二,更别说当下牙齿健康仅是最基本的要求,牙齿美容、牙齿整形等潜在需求正在推动口腔医疗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口腔医疗市场有多大发展潜力?
  需求缺口开启口腔医疗千亿市场
  根据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 比十年前上升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5.8个百分点,儿童患龋情况呈现增长趋势。
  多数人会错误认为,儿童换牙前乳牙坏掉没多大关系,因为乳牙迟早会换掉,从而普遍忽略了乳牙龋齿的治疗,同时也埋下了牙科疾病的祸根。
  相比走高的患龋情况,我国5岁儿童龋齿经过充填治疗的牙齿比例由10年前的2.8%上升到4.1%,12 岁儿童的治疗比例由10.7%上升至16.5%,虽我国儿童龋齿填充治疗比例在大众对口腔健康意识增强下有大幅提升,但仍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患病率高但就诊率低,当前我国青少年口腔问题的重视程度仍不高,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提速、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意识观念等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大众健康消费趋势愈发明显,口腔市场仍有很大需求有待放量。
  加之,经济发展带动我国及早步入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这一块对于口腔健康问题的需求也很旺盛。
  据华金证券研报显示,在成年人群中,35-44岁成人患龋率为88.1%,根龋率为32.7%;65-74岁患龋率为 98.4%,根龋率为63.6%,老年人患龋率远高于中、青年人,保持在较高位置。
  年龄增长,牙龈萎缩加快,使得牙根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到食物残渣、细菌的入侵,从而引发根龋、牙周炎等疾病。严重之时,根龋就需做根管治疗并安装义牙,由此牙齿种植及其周边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当然,以上这些业务也仅仅局限于拔牙、补牙、洗牙、种牙等基础业务,在大众对审美的不断追求下,当前口腔医疗市场的业务还附带了审美的要求。
  因为在替牙期和恒牙期,因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我国的错颌畸形综合患病率高达67.8%,一般要采取正畸治疗来纠正牙齿,因而口腔医疗业务还涵盖了纠正、贴面、美白、牙齿整容等多个领域,这已经可以看做是医美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或者是颜值经济下的一个缩影。
  多方面的需求催生了口腔医疗市场更多的利润点以及更庞大的规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在2017年达880亿元,2020年口腔医疗市场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再加上政策红利的相继释放,口腔医疗市场的向好前景吸引大量资本争先入局,在口腔医疗上中下游产业端的投资急速提升。
  上游端企业成长性可观
  而在口腔医疗的产业链中,上游产品主要为耗材和器械设备。
  其中,低值耗材因产品种类丰富,生产厂商众多,属于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完全竞争市场。
  以港股上市公司现代牙科(03600-HK)为例,其主要从事生产及经销义齿器材业务,产品组合可大致分为三条产品线:(i)固定义齿器材,例如牙冠及牙桥;(ii)活动义齿器材,例如活动义齿;及(iii)其他器材,例如正畸类器材、运动防护口胶及防鼾器、原材料、牙科设备以及提供教育活动及讲座服务。
  Wind统计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公司固定义齿器材业务占主导地位,营收占比最高,活动义齿器材占比次之,其他器材虽占比最少,但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固定义齿器材实现收益8.40亿港元,平均每件售价1636港元,占比总营收的71.71%;销售活动义齿器材实现收益2.23亿港元,平均每件售价1089港元,占比总营收的19.08%;销售其他器材实现收益1.08亿港元,平均每件售价645港元,占比总营收的9.20%。
  尽管固定和活动义齿平均有所下滑,但在牙齿种植、正畸需求推动下销量仍保持增长态势,使得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保持在47%附近,盈利能力稳健。
  而高值耗材则因单品价格高、技术含量高,多以进口品牌为主,如广泛应用于要种牙正畸领域的全景机、口腔CT、口腔扫描仪、隐形正畸产品等,
  从产品发展现状来看,当前国产口扫正处于研发阶段,隐形正畸产品作为市场新宠儿正处于兴盛阶段。
  在全景机和口腔CT领域,近些年本土品牌也在悄然崛起,在高值耗材领域与进口品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并在价格上具备一定优势。
  如一台国产全景机的市场价格平均在10万元左右,而进口全景机的价格则在20万元左右,有的甚至高达30万元。又如口腔CT,由于其技术门槛高,也多依赖进口品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使用。当前我国也仅有美亚光电(002690)和北京朗视2家企业在市场上销售,鉴于其价格上的优势,国内口腔CT多在二三线城市、小型诊所等低端市场渗透,且销量呈现逐年攀升态势。
  以a股上市公司美亚光电(002690-SZ)为例。其主要从事光电检测与分级专用设备及其应用软件研发、生产和销售。Wind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公司的口腔CT产品营收不断增长,由1.15亿元(人民币,下同)一直增至2018年的3.71亿元,毛利率高达60%。
  现公司旗下共有中视野/中大视野口腔CBCT、臻中大视野口腔CBCT、超大视野口腔CBCT三款产品,产品线由初期的单一模式逐步发展为多元化模式,并成为公司的收入贡献源。
  中游端迎来数字化变革
  承接上游端耗材和设备进入终端市场的则是由各级传统分销商组成的产业链中游。
  同时随着科技发展,近几年数字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口腔领域亦是如此,口腔修复、正畸、种植等都需要数字进行辅助性服务,新型口腔数字化软件和口腔服务平台也成为中游的重要组成。
  其中,数字化软件服务是对基础口腔治疗的升级,主要根据用户的口腔结构、搜集相关数据,并结合用户需求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或者矫正方案。
  口腔数字化不仅使得口腔治疗更为专业科学,也使得整个操作流程更为简单高效,但同样其较高的技术壁垒使得国内这一领域的开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我们平时所熟知产品多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相比口腔数字化的高门槛,口腔服务平台的业务更为容易,主要分为为诊所提供管理服务的管理系统平台和为患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口腔诊所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口腔管理系统已不仅仅局限于服务大型口腔医院,已触及到一些中小型口腔诊所,相关服务上会根据诊所需求、业务特点等为其搭建管体服务体系,辅助诊所或医院的日常运营。
  同样,信息服务平台则为患者的病情咨询、就诊挂号、医生预约等提供相关数据及服务。不过,从事这一业务范围的企业盈利空间有限,多数企业还处于亏损之中。
  种植、正畸业务拉动下游端高盈利
  从口腔医疗产业链下游来看,主要为口腔医院、民营诊所。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口腔诊所数量的快速增长,诊所区域化、连锁化趋势凸显,加上资本的注资,口腔连锁机构正在开启疯狂“跑马圈地”模式。如通策医疗(600763),其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医疗服务的投资,并深耕于民营医疗领域的口腔医疗服务,自营业务范围集中在浙江省内。
  自2006年转型至医疗服务领域以来,通策医疗至今拥有不同规模的口腔专科医院将近30家,主要提供种植、正畸、修复、儿童口腔及牙周治疗等医疗服务。
  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种植医疗服务实现营收2.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6亿元同比增长39.70%;正畸医疗服务实现营收3.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8亿元同比增长36.43%;儿科医疗服务实现营收2.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4亿元同比增长36.99%。
  从增速来看,种植和正畸两项业务是通策医疗业务的核心增长点。由于其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给公司带来了更高的客单价和营业利润,2018年其整体毛利率达43.83%。
  据华金证券研报,2018年通策医疗总院客单价为884元/客,同比上涨8.7%;2018年分院客单价为789元/客,同比上涨13.4%。总院客单价略高于分院,但分院客单价成长更快,预计将与总院持平。由于产品升级,总体客单价持续上升,2018 年总体客单价达到 827 元/客,同比增加10.9%。
  公司近年的成功扩张和稳步增长还得益于其推行“区域总院+分院”的发展模式,模式中区域总院平台对医生医疗服务技能、学术地位形成支撑,并在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分院作为总院的“护城河”可将品牌影响力快速推开,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及患者就诊便捷,从而在较短时间内积累了客户资源、并获取了市场份额。
  同时依托区域总院的影响力、人才培养能力、管理经验,还大幅度降低了公司管理、财务、销售、人才培养费用,通策医疗近五年三费占应收比例仅为17%,远低于行业平均。
  新入局者面临哪些困境?
  整体来看,口腔医疗行业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但行业对口腔医生的高度依赖性已与当今社会工业化大生产及精细化社会分工的方向相背离,行业的先天缺陷导致口腔医疗内的领军者屈指可数。
  因为作为行业内核心资源的口腔医生,在当前正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据华金证券研报,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口腔医生数量仅为137名,远低于发达国家500名至1000名的水平。
  尤其在正畸、种植等细分领域,专业性和经验性都要求极高,一名正畸医生的培养往往要经过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才可出师,加总起来要花费近十年的时间,高成本使得圈内医生资源更是稀缺,而这是互联网、资本、政策等都无法替代的。
  同时在上游端的设备及器械领域,我国产品仍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是高值耗材及设备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国内企业研发能力又弱,使得这一市场的开发面临很大难度。
  另外,“两票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更是在原有上游端的高成本基础上,大大压缩了中游端经销商的盈利空间,同样使得以代理经销商为主营业务的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整体来看,口腔医疗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似乎各有各的难处,并在之间存有一定的传导效应,寻找新突破口是眼下的关键。
  从当前各平台的动作来看,通过开拓新的营销渠道为口腔机构提供新流量和新消费场景正在成为新趋势,由此口腔医疗市场也吸引了大批新入局者。
  此前,阿里健康就曾携手全球口腔标杆企业爱奇科技打造口腔服务新模式,在淘宝、天猫aPP端上线口腔服务专区,消费者可通过线上预约口腔服务。同样,医美平台新氧也开始布局口腔医疗业务,并招揽了一千余家口腔医疗机构入驻。
  口腔医疗通过电商化,促成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无疑为口腔机构开辟了新市场,但这一新模式要走向成熟,可能还需时日。